2020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试题答案及解析
2020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于10月31日进行,甘肃中公教育根据考生反馈及时整理了2020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及答案,供各位参考查看:
2020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参考答案及解析
【来源于网络】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C。有教无类。
2.【答案】C。均衡性。
3.【答案】B。全民性。
4.【答案】B。宪法教育。
5.【答案】D。习近平
6.【答案】B。价值中立
7.【答案】C。防止重力性休克
8.【答案】A。较高水平
9.【答案】B。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10.【答案】C。学生是否理解学习材料
11.【答案】D。罗森塔尔效应
12.【答案】C。思维的流畅性
13.【答案】D。隐性课程
14.【答案】C。泰勒
15.【答案】D。能感态度与价值观。
16.【答案】A。直观性
17.【答案】D。质性评价
18.【答案】D。复式教学
19.【答案】A。设疑导入
20.【答案】B。难度适宜
二、简答题
21.【参考答案】
皮亚杰提出了认知发展理论,并将个体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等四个阶段。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教育启示包括:
(1)充分认识儿童不是“小大人”是教育获得成功的基本前提从思维方面讲,儿童对问题的解决,最初是依赖先天图式,到感知运动阶段末期,出现动作思维的萌芽;从言语方面来说,儿童在感知运动阶段的末期,才出现了言语的萌芽。儿童只有发展到形式运算阶段,才逐渐像成人一样去使用语言。
(2)遵循儿童的思维发展规律是教育取得成效的根本保证儿童智力发展不仅是渐进的,而且是遵循一定顺序,每个阶段之间是不可逾越的、不可颠倒的,前一阶段总是后一阶段发展的条件。因此,教育必须遵循这一规律。
22.【参考答案】
学优生,又叫“优秀生”或“先进生”,是指那些品学兼优,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较全面发展的学生。他们一般有如下心理特点:自尊好强,充满自信;强烈的荣誉感;较强的超群愿望与竞争意识。
要做好学优生的教育工作,班主任应注意如下几点:
(1)严格要求,防止自满;
(2)不断激励,弥补挫折;
(3)消除嫉妒,公平竞争;
(4)发挥优势,全班进步。
23.【参考答案】
教育观察法是指研究者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考察,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研究方法。
教育观察法的步骤包括:
(1)界定研究问题,明确观察目的和意义;
(2)编制观察提纲,进入研究情境;
(3)实施观察,收集记录资料;
(4)分析资料,得出研究结论。
三、材料分析题
24.【参考答案】
(1)材料中小学校长的观点符合“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以学生作为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值得我们提倡和学习。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材料中提到“未开的花苞总会开放”,体现校长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是有培养前途的,是可以获得成功的。因此需要教师要接受学生,尊重学生,帮助引导学生。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完整的人,每个学生有自身丰富的独特性。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材料中提到“有的学生是适时盛开的花朵,有的是还未开放的花苞”,表达了学生和学生之间是有差异性的,作为教师要正视学生的差异,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蚕蛹因材施教的方法,让每一朵花都绽放。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责权的主体。材料中提到,我们要用静待花开的心态去对待孩子,接受他,尊重他,帮助他,促进他,体现出校长提倡不把自己的个人意志强加于学生的思想上,客观的看待学生的成长与成才,把学生当做独立的个人来看待,因势利导的去施加教育,以学生为主体,促进了学生的发展。
综上,校长的观点符合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值得我们学习,并在日常教育中实践。
(2)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应当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要求把学生看成发展的人、独特的人、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教师教育必须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
其次,真正做到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在活动中发展思维和能力。
再次,真正做到由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学生是完整的人,有自己的情绪、情感,需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情感。在实际教学中,需要真正关注学生的情绪,静待学生花开。
最后,真正做到由关注结果的同时更重过程。教学的本质在于引导,要让学生在经历中获得发展,而不是一味注重既成的结果。
综上,真正做到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学生是独一无二的人,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关注到学生的差异性,因材施教,实现学生的个性发展。
25.【参考答案】
(1)批改作业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检查教学效果,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主要手段。及时批改作业有助于教师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李老师评价作业的方式遵循了新课程理念下的评价观,值得我们学习。
①新课程理念下的评价观主张在评价功能上,要由侧重甄别和选拔转向侧重发展。材料中李老师批改作文并未只关注作文的分数,更关注小勇的发展,根据小勇的特点能明确指出问题,给其提供改进的空间。
②新课程理念下的评价观主张在评价对象上,要从过分关注对结果的评价逐步转向关注对过程的评价。材料中李老师没有对小勇字数不足、字迹潦草的作文全盘否定,而是能够关注学生在卷面中的优势与不足,再给出客观评价帮助学生提升。
③新课程理念下的评价观在评价结果上,不仅要关注评价结果的准确、公正,更要强调评价结果的反馈以及被评价者对评价结果的认同和对原有状态的改进。材料中李老师对学生作文的评价有针对性并对学生改进后的作文也能及时给予认可。
④新课程理念下的评价观在评价方法上,要强调评价方式多样化,尤其注重把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结合起来,以质性评价统整量化评价。材料中,李老师在评价过程中对分数的影响以及分数的来源做了细致的分析,最后并结合评语给出定论,体现了将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结合。
⑤批改作业时应注意作业中错误的性质,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记录下来,以备对学生进行讲评,并有针对性地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材料中,李老师能够分析小勇低分的原因,根据其特点改进其不足,一方面提高了小勇的成绩,另一方面关注了自身教学的提升。
综上,李老师在评价作文的过程中,符合评价观的要求,是值得学习的。
(2)①评价内容要综合化。教师对作业评价要注重内容的综合化,不仅是停留在结果,还要注重学生的发展性。
②运用作业评价要重视评价的诊断性功能。教师要注重评价过程和结果的整体性。
③评语要注重内涵,能够给予学生指导和发展。评语不能太单一,要能够真诚的指出优缺点,并且能够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指导,这样促使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并得以改正。
④课外作业评价的方式要发展与创新,比如提示的符号和评语要进行创新;面对面批作业;聆听学生每周或是每月的汇报,教师能够给予建设性建议,学生汇报不需要担心教师的批评。
⑤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可以进行教师评价,也可以加入学生自评、他评等方式,能够让学生认识到自身问题,并且自我纠正。
四、教学设计
26.【参考答案】
(1)
①知识与能力:会认“葫”“芦”“藤”“哇”等生字,会写“棵”“谢”等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复述文章主要内容。
②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问答、圈点勾画等方式,体会种葫芦人的心理,分析葫芦枯萎的原因。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遇事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
(2)
(二)我会认
1.学生根据拼音自读故事,圈出没见过的生字。
教师总结学生圈出的生字:盯、想、怪。
2.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字,同桌合作思考:这些字有哪些共性?
教师明确:部首都是人体的部分。
3.教师提问:那你们先看看,觉得这些字与什么含义相关?独立思考。
教师明确:“盯”与眼睛相关,“想”与心相关。
4.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认读“丁”“相”,再加上部首认读,重点强调“丁——盯”读音不变,“相——想”声调变化。
5.教师请学生观察“心”“忄”有何相似处,学生同桌合作。
教师将字卡转换方向,并总结“忄”是把“心”竖起来,因此叫“竖心旁”。
6.请学生说说“怪”与什么相关?
教师总结:“怪”是一种内心的感受,读“guaì”
7.教师领读,点读,请学生跟读。
(三)我会写
1.教师在田字格里写出“盯”“想”“怪”,请学生观察这些字由几部分组成,各部分占多大空间。
教师明确:“盯”“怪”左边都是各占田字格的一半,右边差不多是两个左边那么大;“想”上边和下边一样大。
2.教师写出每个字的笔顺,请学生书空。
3.学生在练习本上练习写,教师巡视点拨。
(四)我会用
请学生以语文兴趣小组为单位,各自给此三个生字组词,并且用自己组的词造句,看哪个小组用得词多且句子通顺正确。得分最高的小组可得小红花。
(3)
小练笔:第二年春天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展开想象,给本篇寓言写一个续集吧!
春天来了,那个种葫芦的人又种了一棵葫芦,细长的葫芦藤上长满了绿叶。忽然有一天,他发现叶子上又爬满了蚜虫,吸取了去年的教训,于是赶紧拿来一瓶杀虫剂喷向了带虫子的叶子。过了几天,蚜虫消失了,葫芦也结果了。它们越长越大,变成白白胖胖的葫芦了!
27.【参考答案】
(1)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
特点:①众数是一组数据中的原数据,它是真实存在的;
②众数反映了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用来代表一组数据的“多数水平”;
③众数与数据出现的次数有关,着眼于对各数据出现的频率的考察,其大小只与这组数据中的部分数据有关,不受极端值的影响;
④众数代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不具有唯一性,可以是一个、多个或没有;
⑤众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可靠性也比较差,因为它只利用了部分数据.在一组数据中,如果个别数据有很大的变动,且某个数据出现的次数最多,此时用该数据(即众数)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就比较适合。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众数的概念,能正确求出一组数据的众数。
过程与方法:通过求解众数,并利用众数表示数据的集中趋势的过程,提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到数学和生活之间的联系,提升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乐趣。
(3)
一、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多媒体出示五(2)班20名同学候选队员的身高情况(单位:m),提问:你认为如何能描述该组同学身高的“集中趋势”?
1.32 1.33 1.44 1.45 1.46 1.46 1.47 1.47 1.48 1.48
1.49 1.50 1.51 1.52 1.52 1.52 1.52 1.52 1.52 1.52
预设1:平均数为1.475米,但这组20名同学中,身高高于1.475米的有12,低于1.475米的有8人,,数据“1.475”不能很好的反映改组同学捐款的“集中趋势”;
预设2:该组同学中身高都在1.485左右。
追问:对一组数据情况的描述除了平均数,还有没有其他的量?引入课题。
设计意图:这个情景的创设,不但揭示了课题,为学生指明了学习的方向,还将数学与生活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讲解新知
创设情境在多媒体出示的五(2)班中要选10名同学组队参加集体比赛。
提问1:根据以上数据,你认为参赛人员身高什么比较合适?
针对问题,组织前后桌四人一组,5分钟时间进行讨论,教师巡视并加以指导,讨论结束后找小组代表回答。
预设1:身高1.52米的人数最多参加比赛会比较整齐,可以选身高1.52米的人参加比赛。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得出:1.52在这组数据中出现的次数最多,因此称这个数据为众数。
提问2:哪个数据描述该公司员工收入的集中趋势更合适?
预设2:众数比平均数在反映集中趋势上更有代表性。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所以数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从生活中的实际情景出发,将枯燥的数学知识生活化,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本节课所学内容,同时还渗透了数学的价值。
三、巩固提高
五(1)班全体同学左眼视力情况如下:
5.0 4.9 5.3 5.2 4.7 5.2 4.8 5.1 5.3 5.2 4.8 5.0 4.5 5.3 4.8
(1)此数据中有没有众数?
(2)此数据中众数是多少,有几个呢?
设计意图:将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再进行巩固一遍,并且了解众数的特点。
四、小结作业
提问:今天有什么收获?
掌握众数的概念,并能准确求出一组数据的众数。
课后作业:(1)众数有哪些特征?(2)生活中那些地方可以用到众数呢?
设计意图:最后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发现生过与数学的练习。
五、板书设计
28.【参考答案】
(1)词汇的学习包括音、形、意及其用法搭配等。要结合教材内容,课标要求以及学生年龄特点帮助学生正确学习单词。其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第一、在展示词语意思的时候可以通过实物、动作、手势、定义、词汇信息(如近义词、反义词等)、上下文信息、表格、图表、翻译、问答、语义导图、信息填充等方式来进行。如在解释Tuesday周二的时候可以利用表格日历的方式进行展示。
第二、对词汇进行巩固练习也是学习词汇的重要一环,这些方法有:图片法、问答法等。如让学生利用句型进行巩固练习:---Whatdayisittoday?
---It’sTuesday.
第三、词语学习测试的方法包括完成句子、完形填空、做垂直和平行的词汇迷宫图、词汇bingo的游戏等。
(2)TeachingaimsKnowledgeaims
Studentscanknowthenewwords:Tuesday,Wednesday,FridayandSaturday.
Studentscanusethenewsentencestructures:---Whatdayisittoday?---It’s…
Abilityaim
Studentscantalkaboutdifferentdaysinaweekwithothersfluentlyandcorrectly.
Emotionalaims
StudentswillbemoreconfidentinspeakingEnglish.
StudentswillenjoytakingpartintheclassactivitiesandbemoreinterestedinlearningEnglish.
(3)
Step1Warmingupandlead-in
①Greetings.
②Playagame:Whatmakesten?
Teacherwillshowstudentssomenumberswithfingers,andatthesametimeask
studentstogiveanumberthatcouldmakestenwiththenumberthatteachergives.After
severalroundsofgame,teacherwilltellstudentsthattoday’slessonisalsoaboutnumbers–numbersinaweek.
(设计意图:利用游戏调动课堂轻松活跃的气氛,同时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
利用数字自然的过渡到本节课的话题。)
Step2Presentation
Teachthenewwordsbyplayingthegame“LookandGuess”.Students’coursetimetable willbeshownonthescreen,inwhichstudentscanonlyseedifferentsubjectsbutcannotsee whatday.Encouragestudentstoguessbyaskingthem“Whatdayisittoday?”.Studentsmay
givetheChineseanswer.ThenteachercheckstheanswersandgivestheEnglishwordsinthe
sentencepattern“Itis…”.
Studentsfollowtheteachertoreadthewordsforthreetimestorememberthemand
knowhowtopronouncethewords“Tuesday,Wednesday,FridayandSaturday”correctly.
Theteacheraskssomestudents,“Whatdoyoulike?”Andleadthemtoanswer,“I
like...”
(设计意图:利用游戏来呈现单词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将所学单词与其对应动作联系起来,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在学生初步认识这些单词后,通过跟读的方式来规范发音,加深记忆。与此同时,在对话当中呈现出本节课可用的句型,让学生体会新单词在句子当中的应用,并为接下来操练环节打好基础。)
Step3Practice
1.Game:FingerShow
NumberthenewwordsaccordingtotheirChinesemeaning,forexample,2forTuesday and3forWednesday.Askstudentstogivethecorrespondingwordaccordingtothenumber shownbyteacher’sfinger.
2.Game:Whoismissing
Teachereraseoneortwoletterineachwordafteraskingthemtoremembertheir
spellingcarefully.Thenplayabombgametoselectstudentstotellwhichletterismissing
andgivethecorrectspellingofthewords.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练习,一方面能够巩固学生对新单词的音、形、意的理解,另一方面能够检验学生对单词发音的熟练程度,寓教于乐的同时加深学生记忆。)
Step4Production
Makeaconversation.Askstudentstoworkinpairsandgiveeachpairacalendar.One
studentpointsatthecalendarandask“Whatdayisittoday?”andtheotherwillanswer
“It’s…”
Forexample:
S1:Whatdayisittoday?
S2:It’sFriday.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活动,使学生在交际活动中运用了所学的新单词和句型,巩固了新知识,激发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培养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29.【参考答案】
(1)教学重难点
重点:助跑快而有节奏,起跳有力。
难点:助跑与起跳衔接技术。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说出蹲踞式跳远的动作重点,85%学生能正确做出该技术动作。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练习,增强学生力量、速度、协调等身体素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生用于克服困难,用于挑战的优秀品质。
(3)导入环节的教学活动
复习导入:同学们,之前我们学习立定跳远,大家还记得立定跳远分为哪几个阶段吗?对,包括预摆、起跳、腾空、落地缓冲。那大家想一想,蹲踞式跳远与立定跳远有哪些区别和联系呢?很好!一个是原地的,一个是有助跑的,那两个跳远之间会有怎样的区别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蹲踞式跳远。
理由:导入的目的是在教学开始时教师利用导入技能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尤其是创造出学生学习的良好心理状态和环境氛围,唤起学生的学习动机。
30.小学音乐教学设计
(1)简要分析歌曲的特点。
(2)如指导中学段小学生学唱本歌曲,试拟定教学目标。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结合歌曲的学习,设计 “学唱1、2乐句”的教学环节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歌曲特点:
《小松树》是一首儿童歌曲。C大调,2/4拍。歌曲旋律明快,结构工整。歌曲为一段体,由四个乐句组成,每个乐句四小节。歌曲中将儿童比喻成小松树,在党的阳光哺育下茁壮成长。整首乐曲流畅活泼,音乐形象鲜明。
(2)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唱歌曲《小松树》,感受健康向上的情绪,体会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憧憬。
知识与技能:能够结合使用科尔文手势完整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过程与方法:完整而充分的聆听歌曲,运用律动、体验的方式,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3)学唱歌曲
1.教室引导学生聆听一遍《小松树》,感受曲调特点,学生轻声跟着录音哼唱曲调。
2.播放歌曲,教师指导唱出2/4拍的旋律特点,让学生跟着拍子拍手律动。
3.教师指导学生视唱歌谱的1-2乐句,找到最高音和最低音,通过科尔文手势快速找到音高位置,吸引学生兴趣。
4.在找到音高之后,引导学生感受旋律的跳跃,唱出轻快、跳跃感觉。
5.在唱会歌谱的基础上加入1-2乐句歌词演唱。
6.歌曲学会后,教师指导学生学做几个简单的舞蹈动作,学生练习,稍后展示。
7.学生完整演唱歌曲的1-2乐句,边唱边表演,尽情舞蹈的欢乐情景。
【教学意图】
这一环节,主要进行教唱学习过程中加入身体律动。首先,学生跟着音乐反复律动,熟悉歌曲,将教学内容由浅入深的进行,学生感受这首歌曲是2/4拍,教师引导学生做律动,将教学内容细致化,也遵循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引导者”的教育理念。教授过程中,找到歌曲的重点问题是音高问题,以学生喜欢的科尔文手势寻找音高,能够遵循“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基本理念;最后加入学唱歌词的环节,完整呈现1-2乐句的演唱,带给学生学习的成果成就感,逐渐让学生通过演唱实践,提升音乐兴趣,遵循“强调音乐实践”的基本理念。对于中年级的学生,提升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学生在演唱时可以提升对作品的感受,遵循了“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基本理念。
31.【参考答案】
(1)中国画具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中国古人有“诗画同源”说,有“诗画同体”说,更有“为画者不懂诗不为画家而为画工”说。都是强调诗画间的互通与互借的密切关系。说明了文学素养是艺术家的灵魂。诗人是用文学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而画家则是通过色彩画面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世界。当诗画完美结合才能真
正体现“诗情画意”的艺术思想。诗歌中所要表达的悠然自得与绘画中传达出的旷达随意相契合,情景交融。诗歌中所要表达的悠然自得与绘画中传达出的旷达随意相契合,情景交融。
(2)教学目标:
①知识与技能:感受中国文人绘画诗情画意的表达,在领会诗意的基础上,用绘画的形式来表现诗意。
②过程与方法:通过品味观察、欣赏、实践,体会诗与绘画的关系,提高艺术表现能力。
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中国绘画情与景交融的艺术魅力,热爱传统文化,做优秀文化的继承者与发扬者。
(3)教学活动及设计意图:
教学过程:
活动一:描述分析
①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吴昌硕《诗意图》,请学生感受画中的描绘了哪些景物?让你联想到哪句诗词?
学生积极参与并踊跃回答,教师总结:画中是绽放的菊花,可以想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句诗。
②教师通过多媒体请学生一边聆听陶渊明《饮酒》的朗诵,一边再次观察作品,思考为什么这件作品可以完美结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诗歌中所要表达的悠然自得与绘画中传达出的旷达随意相契合,情景交融。
③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稼轩词意图》、《杜甫诗意图》及对应故事,请学生进行连线游戏,并说出连线理由。
学生热情参加游戏活动,教师总结:中国文人绘画注重诗情画意的表达,诗画结合,诗情相通,展现绘画艺术的魅力。
【设计意图】通过视听交融的教学方法,运用游戏及循序渐进的提问,一步步引导
学生,加强学生对于课堂的参与度,并且通过直观的形式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理解中国文人绘画诗情画意的表达。
活动二:示范讲解
教师请学生以中国画的形式,选择自己喜欢的古诗进行表达。在创作过程中注意对水墨的把握,充分体会诗歌中传达的情感进行艺术表现。
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并举办“诗情画意”主题展览
【设计意图】《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通过各种美术活动,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更加深入领会了解中国绘画情与景交融的艺术魅力,为之后的课堂实践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