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国家公务员考试面试热点:治理擅自放生要堵也要疏
2021国家公务员笔试已经结束,意味着面试准备已经开始。国考面试形式一般分为结构化面试、无领导小组面试、半结构化面试、结构化小组面试。不管是哪种形式,都有可能考到社会热点事件。为了帮助考生熟悉社会热点事件及提前准备面试,临夏中公教育为各位准备了国考面试热点:治理擅自放生要堵也要疏。望各位考生及时查看!
【时政背景】
据消息,北京市将在今年6月1日起实施《北京市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条例》。在新的条例的规定下,北京市采取全域禁猎、严禁滥食措施。《北京市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条例》对放生做出了细致的规定,对于擅自放生的,将处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北京市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条例》将“擅自放生”列入处罚范围并明确罚则,传递了从严治理的强烈信号,尤其是近年来,部分爱心人士随意的乱放生野生动物,对放生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挑战,该条例的实施也对保护生态环境、野生动物具有积极意义。
【小试牛刀】
近年来,全国各地出现了和社会爱心人士随意放生的现象,给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安全隐患。对于随意放生野生动物的现象,你怎么看?
【思路点拨】
1.概括提炼话题,给予评价
社会各界出现的爱心人士放生活动,体现出了社会各界保护野生动物的良好愿望,但是如果放生活动没有按法定程序进行科学论证,则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社会各界均需对此重视。
2.结合实际分析影响
第一,对当地居民的生活造成安全隐患。2019年9月29日,湖北神农架林区森林公安侦破一起非法投放外来物种案,有人擅自放生毒蛇,导致当地一名村民被咬身亡。擅自放生野生动物会对群众生命财产构成威胁。
第二,擅自放生也不利于野生动植物的存活和生态环境。在很多放生活动中,放生的野生动物由于不适应放生地的生态环境要么是很快的死亡,要么是大量繁殖危害当地的生态环境健康。不仅没有达到放生动物的目的还会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极大的破坏。
第三,违反了我国的法律规定。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38条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将野生动物放生至野外环境,应当选择适合放生地野外生存的当地物种,不得干扰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生产,避免对生态系统造成危害。”这种随意放生野生动物,乱放生野生动物的行为其实也是违背我国法律的行为,会在社会上形成不好的示范效应。
3.结合实际谈落实
为了解决当前存在的擅自放生野生动物的问题,保护好我们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态环境健康。社会各界必须齐抓共管、共同维护,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
第一,加强执法。政府职能部门应该加强执法力度,对于擅自放生,不顾当地生态环境的胡乱放生严肃处理。发现一起、处理一起。尤其是如果案件的情节特别严重亦或是构成犯罪的,应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加强宣传。媒体要发挥自己的社会责任,要进一步加强对科学放生相关知识的宣传,让普通社会公众了解到胡乱擅自放生给放生地的生态环境和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的危害。并且可以通过详细地讲解让社会大众了解到放生的正确方法。
第三,加强服务。政府还应该以此为契机,深化服务,提高和细化我们民间放生的审批程序。同时做好对爱心人士、慈善人士提供有关放生的法律咨询和建议服务。